金沙集团www.3354.c.c.com|官网-秒懂百科

EN

Watch the latest trends/关注最新动态

深圳私募“出海” 中国概念股受宠

发布时间:2014-07-24浏览次数:25814

沉寂了几年的中国私募海外出游潮,近一两年又开始“火”了,原因是A股又开始减弱,尤其是创业板的受挫让不少投资者对其甚为悲观,感觉“机会减少,有些地方完全无法下手”,而海外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之下浮出不少机遇。

QFII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沪港通”渐行渐近,这些都让一批有前瞻思维的私募机构浮想联翩。而早在香港等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的深圳私募企业也不断稳固其海外市场,并开始有企业获得香港证监会资产管理牌照。

在不少私募人士看来,资产国际化配置是私募“出海”的源动力,而海外广阔的投资选择将给投资机构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国内的外汇管制却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海外资金的募集,期待能进一步放宽。

A股弱 海外就“火”

追溯国内私募“出海”有近十年历史,也成就了一批私募企业。在深圳金沙集团3354.c.c资本海外业务负责人朱明看来,国内获得主流机构投资者认可的私募大多是从海外发展起来的。

“国内A股市场的特性是‘牛短熊长’,而海外是‘牛长熊短’。”2001年至2005年末,国内A股市场泡沫破灭,熊市持续的几年间,许多私募纷纷“出海”到香港淘金。2005年的香港市场出现了一批优质股票,国内大型国企纷纷登陆香港,让私募看到了很大的投资空间。

记者了解到,深圳晓扬资产在那几年间成长为资管规模5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机构。除此以外,还有深圳天马资产、深圳新同方资产等私募机构也纷纷在海外注册并发行基金,而开曼群岛由于法律友善、监管适度等优势成为不少私募机构青睐的注册地。

然而,2008年后,海外私募市场有了很大的转变。与国内市场大小私募不断涌现相反,国外市场设立私募对冲基金的门槛逐步提高,各国监管逐步严谨,想获得香港证监会的持牌和受国际投行的认可就更难了。“但顺利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海外私募之后都发展得很好,不少业绩还冲破了2007年的最高点。”朱明说。

沉寂了几年的中国私募海外市场在近一两年开始火起来了,朱明认为,这与国内A股市场机会减少有关,“国内创业板扩散到一些完全无法下手的地方。”他分析,一些精明的投资者发现,许多相关概念股都在海外市场,加上全球市场经济复苏,大家又开始出海了。

但是,在朱明看来,很多投资者并不是以“正规”的方式出海。“不以持牌发基金、没有长远的投资规划和目标,没有正式的基金,或者做外贸改做美股等。”他认为,长期来说,这些方式都很难获得持续的发展,也很难获得国际认可,更不容易受外国投资者的青睐。

“国内散户多,国外机构投资者多,国内外投资者的理念有很大差别,国内市场更像一个博弈市场,而国外市场的操作更需要有长线思维。”朱明认为,尽管私募掀起出海浪潮,可若以国内思维操国际的盘,即使市场好也不容易持续赚钱。

资产国际化加速私募海外布局

2006年,深圳天马资产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国内最早出海的私募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在过去8年间取得了270%的净回报,其中在2013年成立的天马全球基金取得了55%的净回报。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目前中国的海外基金共有31只,截至5月底数据显示,产品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达到137.95%,而同期基准仅上涨24.29%,超额收益明显。

私募瞄准海外的底气在哪里?许多私募人士都认为是“资产国际化”。“随着资金的累积,国内投资人对资产分散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货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深圳天马资产COO刘虹俊告诉记者,许多国家的资产国际化程度都很高,但是中国人的资产国际化程度就比较低,这说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海外市场为中国投资人提供了国内投资无法涉及的资源,包括新科技和创新。”此外刘虹俊还介绍,海外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工具、交易的灵活性,多种投资标的交易效率和多空机制让更多投资策略有了发展的沃土。

“把资产分散到不同地方,一方面是为了分散国家财富风险,另一方面这些高净值人群的活动本身就是国际化的,海外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其次,他们的下一代将是国际自由人,在国际上的活动比较多,而且他们会在国际上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朱明分析,随着投资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未来资产国际化将是一个大趋势,这些在国外的游资往往有比较强的理财需求,需要寻找一个增值途径,这也是海外对冲基金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然而,国内私募在海外的开拓还只是起步阶段,目前海外的对冲基金已经占据了一半的市场,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资产增值工具,国内私募在这一领域还大有可为。“深圳人炒港股的比较多,尽管内地人在香港的交易量目前只占20%左右,但占比逐年提高的,特别是中小型股票。”朱明说。

业务多元 重长期资本增值

今年刚获得香港证监会资产管理牌照的金沙集团3354.c.c资本香港子公司近期在香港发行了一只基金,朱明告诉记者,私募在海外多发行对冲基金,以他们为例,会较多发行以长期资本的绝对收益增值为目的产品。

另据了解,从投资标的来看,私募海外基金主要投资中国香港、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B股等,有部分基金会通过QFII额度来投资A股。不过也有部分宏观对冲基金主要以债券和外汇为主要投资标的。

移民专户也是近两年私募布局的“新宠”。金沙集团3354.c.c资本去年开始涉足“投资香港移民专户服务”业务,为投资移民客户做资产管理。据悉,这块业务成本较高,金沙集团3354.c.c此举是希望通过这一业务做好客户服务,挖掘更多客户资源。据记者了解,目前一些有意做大移民专户业务的私募正在和移民机构或者银行合作,批量进行客户服务。

而从策略上看,中国海外基金的策略非常多,早期多为股票多头策略,后来逐步增加了主观趋势、相对价值复合策略、宏观策略、管理期货复合策略、股票行业策略等产品。相对来说,目前业绩较好的仍是以股票投资为主的老产品。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中国海外基金来说,如果只是使用长短仓策略的话,表现会更好。因为与香港本地或者国外对冲基金的中国概念基金相比,国内私募由于投资团队本身就在中国内地,在基本面方面研究能力更强,这也是优势所在。

中概股受宠 望放宽外汇管制

私募海外淘金仍惦记着“中国情结”,从众多在海外发行的基金来看,中国概念股的比重较大,如金沙集团3354.c.c资本刚在香港发行的基金就是以最为熟悉的种子企业为主。

“相较于一个陌生的外国企业,当然是中国企业更能让我们掌握和了解,这是我们的优势。”朱明说,但中概股在海外是一个小板块,自身也有风险收益的特征,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防控。

采访中,多位私募人士认为海外私募的发展空间大,但是布局规模小所带来的问题和国内对外汇的管制是摆在眼前的瓶颈。“最近几年是全球金融史上相对自由且生机勃勃的时期,诞生了一批批优秀企业,丰富的金融产品也让对冲策略可以更灵活和安全。”刘虹俊表示,无论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预期,还是沪港通的具体工具,“资金出海获利”已经成为政治、经济环境赋予的“通行证”。另外,利率市场化、金融混业经营都在要求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提高“主动管理能力”,而一向被称为“市场中最聪明的钱”的对冲基金,也要以行动力迎接着新的投资机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出海,这在刘虹俊看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刘虹俊说:“企业出海带来更多中概股的信息卖点,而且中概股的数量会增加。”然而,中国老百姓手中的5万美金的额度却是限制投资的瓶颈,“真要做一个比较有效的投资理财,至少要有20万美金。”朱明认为,排除没有外汇管制的因素,投资者投资一个海外基金比投资国内的私募更好,选择范围更大,可以投资全球最好的公司以及中国在海外上市的好公司,而国内的好公司也可以通过QFII的额度参与进来。相比之下,国内投资市场只能局限在A股市场,还要看基金管理人的博弈能力,这样就限制了很多人做很多事情。因此,要让中国海外基金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就需要把目前相对苛刻的外汇管制在投资领域,至少在证券投资领域放得更宽松一点,至少每人提高到20万美元才能起到松绑的作用,当然,前提是做好客户识别和适当性管理。

Go Back
Journal Home
Site Home